感党恩 平山柴庄逢七一过“翻身节”

2016-07-04 10:23:13 来源:石家庄新闻网 责任编辑:董浩天
平山县东回舍镇柴庄村有一个特殊的节日,每年7月1日党的生日这天是“翻身节”,全村家家户户吃饺子庆祝。这个节日始于1947年,当年7月20日的《冀晋日报》曾有报道。

■1947年7月20日《冀晋日报》刊载的关于柴庄“翻身节”的消息。

平山县东回舍镇柴庄村有一个特殊的节日,每年7月1日党的生日这天是“翻身节”,全村家家户户吃饺子庆祝。这个节日始于1947年,当年7月20日的《冀晋日报》曾有报道。时隔69年,村里七八十岁的老人仍记得当年设立翻身节的情景,这一节日在柴庄村已成为习俗,延续至今。柴庄在抗战时期就被授予“抗战模范小边区”光荣称号,解放战争年代被称为“边区小延安”,是中国共产党让老百姓过上了好日子,柴庄村民用自己的方式,表达最朴素的感恩之情。

发现

69年前老报纸刊载“翻身节”消息

7月1日前夕,河北省红色文献收藏家、历史学者王律在石家庄举办了多场红色新闻珍藏展,展出其珍藏的数十份建国前河北解放区出版的红色党报。其中,一张1947年7月20日出版的《冀晋日报》尤为引人注目。

这张报纸刊发了一则消息:《柴庄全村农民定“七一”为翻身节》,作者是电影文学剧本《白毛女》作者之一、时任中共平山县温塘区委宣传委员的著名作家杨润身。消息的大致内容是:当年7月1日,柴庄全体干部、农民热烈纪念中共诞生二十六周年的伟大节日。大家庆祝胜利,全体农民集合在红旗下开大会。讨论中,村民柴寿青提议“将‘七一’定为农民的翻身节,并争取全解放区农民同意。”

柴庄农民为什么要自定“翻身节”?69年过去了,7月1日过节的习俗是否还在延续?

6月29日,记者与王律一起来到柴庄,寻找这份老报纸背后的故事。

探访

见到当年的报道,老人们很激动

仲夏时节,地里的玉米有一人多高了。平山县东回舍镇柴庄村,一个只有500多人的小村子,到处是北方常见的乡村风貌,以及村民们朴实憨厚的笑脸。

然而,这个小村却不简单。71岁的村民柴白白带领记者穿胡同、走小路,来到一座老院子前。院墙斑驳,大门也已非常破旧,但大门上方的石头上写的几行字非常醒目:“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柴白白说,这里就是当年柴庄剧团排练的地方,大枪班也在这里住过。

《冀晋日报》那篇报道中,提议将“七一”定为农民的翻身节的柴寿青,当时是青年抗日先锋队队长,他生于1926年,2009年去世。如今,柴庄的党支部书记柴国平就是柴寿青的孙子。他把村里几位老党员请来,向记者讲述“翻身节”的来历。

71岁的柴白白是柴寿青的侄子,70岁的柴芳芳管柴寿青叫姨夫。89岁的柴拴珍16岁就入党了。柴寿青多次给他们讲过“翻身节”的来历。他们也都听说过“翻身节”登上了报纸,但从未见过这张报纸。当王律把刊登“翻身节”消息的《冀晋日报》复印件拿到他们面前时,他们眯着眼仔细瞅了半天,眼圈渐渐湿润了。“见到报纸,就像见到了历史呀!党组织对我们柴庄,对我们普通老百姓这么重视,我真是又高兴、又激动!这是柴庄的光荣啊……”柴白白说。

讲述

过“翻身节”的习俗延续了69年

柴白白和柴芳芳回忆,当时,杨润身创作了一部街头剧《柴庄穷人翻身》,多次演出,深入人心。村民柴寿青等人有了把7月1日设为“翻身节”的想法,并告诉了杨润身,又汇报给当时的村党支部书记。晚上开大会时,村支书征求村民们的意见,大家都非常支持、拥护。从那时起,7月1日就成了柴庄的“翻身节”。杨润身还写了新闻稿,发表在《冀晋日报》上。

起初,柴庄村民庆祝“翻身节”的方式是演节目、包饺子。后来,会演节目的人渐渐少了,就改成了放电影。柴芳芳记得,那时候还是生产队,日子紧巴,但“翻身节”还是一定要过的。有村民编个筐子送给放映队,让人家来给放电影。放电影的习俗持续了十几年。

柴白白记得,每到7月1日“翻身节”,生产队就放假一天。全村还会杀一只羊,把肉分给各家。有时每家只能分到一二两肉,但也要包饺子。

随着时代的变迁,吃饺子已经是再平常不过的事儿。但每年的“翻身节”都要包饺子,这一习俗却流传了下来。因为7月1日恰好过完了一年的一半,所以村民们也把“翻身节”称作“过半年”。

连线

杨润身:

“翻身节”是农民自发的节日

6月30日下午,记者电话联系到远在天津的杨润身。杨老已95岁高龄,但还记得当年很多村民的名字。听说柴庄人民至今仍在过“翻身节”,杨润身激动得声音哽咽。

记者:杨老,您还记得1947年柴庄村把7月1日定为“翻身节”的事吗?

杨润身:记得,记得!“翻身节”是柴庄农民自发设立的节日,是为了表达对党的感激之情。1947年7月1日中午,我来到农户柴发子(音)家,看见他正在吃饺子。我觉得挺稀罕,今天是什么日子?为什么要吃饺子?柴发子说:“我自己定的今天是翻身节!7月1日是党的生日,没有共产党,我们农民能吃饱饭吗?能翻身吗?所以我每年都要过翻身节,都要吃饺子!”

我来到柴寿荣家,他家也在吃饺子。他的说法跟柴发子一样。我又走访了几家农户,午饭也都是饺子。我把这件事汇报给当时的村支书,村支书说,几乎家家户户都在吃饺子。当晚演出《柴庄穷人翻身》时,村支书提议把7月1日定为柴庄农民的翻身节,村民一致同意。后来我就写了新闻稿。

记者:我昨天去了柴庄,柴庄村民至今还在过“翻身节”。

杨润身:是吗?农民还想着昨天,这么多年还坚持过“翻身节”,不简单啊!我很感动,我很感动,不瞒你说,我掉泪了……谢谢柴庄的村民们!

这个小村与共产党渊源深厚

6月29日,记者在柴庄走访了几户村民,他们都有7月1日吃饺子过节的习俗。

为什么柴庄村民会用这种方式来表达对党的感激之情呢?柴庄几位老人说,柴庄与共产党的渊源,可以追溯到抗战时期。

八年抗战,柴庄村民由480多人减少到280多人,死亡200人。日军实行灭绝人性的“三光政策”,就连树木都砍光了,使得柴庄几乎不复存在。抗战时期,柴庄全村280多人,其中党员有50多名。在共产党的带领下,柴庄武委会与大枪班和东回舍武委会合为一体,常驻柴庄,先后对日寇作战百余次,战果累累。柴庄因此获得“抗战模范小边区”光荣称号。

解放战争时期,柴庄剧团的文艺宣传活动非常出色,不但活跃于石家庄的广大地区,还涉足山西省,被授予“边区小延安”称号。不管是抗日战争时期还是解放战争时期,柴庄村民都积极参军,踊跃支前。“柴庄村民与共产党真的是水乳交融,我们更能体会到是共产党给我们带来了好日子。”几位老人说。

36岁的现任村支书柴国平表示,要给村里的年轻人和孩子们多讲讲“翻身节”的来历,把过“翻身节”的习俗延续下去。柴国平说:“我们打算搞农业观光旅游,让村民们过上更好的日子。还准备在村里建一座纪念馆,让村民们都了解柴庄的光荣历史。”

有群众的拥护和感激

党的执政基础就会牢固

石家庄市委党校副教授孔令春认为,柴庄的“翻身节”坚持了69年,已变成当地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充分体现了柴庄村民对党的感恩之情。有群众的拥护和感激,党的执政基础就会牢固。共产党一心为民,实实在在地为群众谋利益,让群众过上美好幸福的生活,才会获得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每一个党员,只要心与群众在一起,为群众做好事、做实事,就会得到群众的支持,这也是我党长期执政的基础和前提。另外,村民感恩的道德情操,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大力弘扬。

□本报记者 苗静 李洁夫

相关新闻

平山举行“安全生产宣传日”

2016-07-04 10:10:28

平山县总工会日前会同县安监局、县工信局、县旅游局等单位在县城中山广场开展“安全生产宣传咨询日”活动。

平山检察院党员志愿者慰问贫困老党员

2016-07-04 10:01:45

6月28日,平山县检察院党员志愿小分队一行六人来到平山县营里乡水磨头村走访慰问了两名老党员。

感党恩,平山柴庄延续了69年逢七一过“翻身节”

2016-07-01 09:37:29

平山县东回舍镇柴庄村有一个特殊的节日,每年7月1日党的生日这天是“翻身节”,全村家家户户吃饺子庆祝。这个节日始于1947年。

平山:修葺历史园林迎“七一”

2016-06-30 09:03:01

为庆祝建党95周年,修葺一新的华夏历史园林重新对外开放,成为平山县旅游的一个新亮点。日前,平山县“东方巨龟苑华夏历史园林提档升级开放仪式”在国家4A级景区东方巨龟苑举行。

康会丽 让龙井茶香飘阜平山坳

2016-06-28 16:56:16

在保定市阜平县石湖村的山坳里,一株株的茶树扎入土壤,从容抽出碧绿的嫩芽,丝毫无惧太行山脉一带近乎焦灼的阳光。如果没有人介绍,难以相信这些矮小的绿色灌木,就是从浙江移植而来的龙井43号茶树苗。从爱喝茶,了解茶,到全身心的投入种植茶树,其中几多甘苦沧桑,龙井茶沉淀在阜平石湖村这片土地上,也沉淀在一个女人的心底,她叫康会丽。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