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山新闻>>平山头条新闻

河北平山“土记者”多风书既是编辑又是作家

2017-05-12 11:30:01 来源:燕赵都市报

多风书出现在哪个村,那里的乡亲们就高兴地说,“看!‘土记者’又来了。”

拿破仑曾说:“每个法国士兵背包里都装着一支元帅权杖。”后来,这句话演绎为“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那么,用“不想当作家的农家女,不是好编剧和好记者”这句话来形容多风书,就很妥帖了。

多风书今年53岁,平山县温塘镇米家庄村人。如果说温塘镇因为温泉和青山绿水,在旅游业界声名远播,那么,米家庄村的农家女多风书,身为村妇女主任、“土记者”、编剧和作家,在温塘镇以及周边的十里八乡的乡亲们心中,名气比温塘镇都不逊色,是一位让人惊叹的“跨界”大姐大!

印象

农民女作家的喜事和心事

初次见面握手,多大姐笑容满面,粗粝的大手传递出的热情,如她的文字那么朴实、温暖。

“我家那口子说,这阵儿地里不忙,你去市里看看孩子,那边安静,适合你写东西。”多风书说,这次到石家庄市区的孩子家,她要多住几天。

5月9日,多风书拿到了石家庄市作家协会会员证。

“一步步走来,非常不容易……只要是认准的路,就要坚持走下去。不经历风雨,哪会有彩虹?”这一天,多风书在博客里记录下自己圆了作家梦的这件喜事。

多风书是位农民,在米家庄村“从政”多年,自2004年至今,担任了多届村妇女主任。

自幼怀揣着作家梦,她多年来一边忙于春种秋收、打理琐碎村务,一边笔耕不辍,从1998年至今,在中国作家网、央视网、爱平山网、河北新闻网和《农家女》《河北农民报》《河北科技报》等媒体上发表文章、图片3000多篇幅、50多万字。

命运就是这么神奇。在成为作家前,多风书先成了乡亲们喜爱的“土记者”,还正式成为河北省影视家协会会员,对,就是编剧。

这两天,多大姐的大电影剧本《桂花心事》快完成了。

“谁愿意投资把它拍出来呀,上次我的微电影剧本搬上荧屏很费劲儿的。”多风书说,《桂花心事》反映了养老问题、诚信问题以及老年人再婚问题,怎么把它拍成电影,是她最近的一桩心事儿。

赞叹

农家女携两个剧本参赛, 一个获奖,一个拍成电影

生于农村,长于农村,多风书说,她的家乡就像一座大宝库,一切都那么美,有太多素材可以挖掘、歌颂、传播。

2016年11月16日,由石家庄市委宣传部等单位主办的“善美石家庄”微电影大赛举行颁奖典礼,600余部优秀微电影、微剧本作品参赛,14部获奖。

多风书携两个剧本参赛,其中微电影剧本《邻居》以8000多票获得优秀奖,另一个剧本《喜相逢》在典礼后不久被拍成电影。

“《邻居》是讲滹沱河边桃花塘村,两个原本和睦的邻居,因占地款发生争执后形同陌路。一次突发事件,其中一家的小两口及时将邻居家的老人送往医院救治,两家人又和好如初。”多风书说,剧本取材于真人真事儿,体现远亲不如近邻的和谐邻里关系。

而剧本《喜相逢》,则宣扬孝老爱亲、好人好报,被拍成电影后,先后在爱平山网、平山电视台上播放,还被很多观众在微博中转发。

“当时,电影刚挂到爱平山网上,点击量很快‘20000+’,我很吃惊。”多风书说,这是她没想到的。

但说起《喜相逢》的拍摄,多风书有喜悦,也有感慨。

“找不到投资人,没钱。县城一个好姐妹崔大姐说给我出点儿钱,她的几个朋友也出了点儿钱,有几千块,我自己搭了几千块钱,找了个做婚庆的,拍成了电影。”多风书说,电影很成功,但她没忘了向丈夫解释自己的“烧钱”行为,“你看我也不打麻将、不码牌,就这点爱好了。”

“我那口子说,‘谁叫你喜欢啊,你喜欢就好。’”多风书说,她知道,不好言语的丈夫一直是支持她的。

梦想

从小想当作家, 写家乡,写土地

多风书爱自己的家乡,爱自己脚下的土地。到底有多爱?读了她的文字你就知道了。

1998年,多风书在温塘镇经营三年的门市流转给别人,回到了米家庄,创作也是从那时候开始的。那年,她开始自费订阅《河北农民报》《河北科技报》《农家女》《共产党员》等报纸杂志。

“平山县大发展、大变化,好人好事、新农村建设、致富带头人那么多素材,我为什么不能写呢?”多风书说,看报过程中,她有了这样的想法。因为小时家里贫困,她只读到初中,但心里一直有个作家梦。

传递正能量,宣传家乡,实现作家梦。她给自己定下了这样的目标。

她自费2000多元购买了一台照相机,骑着一辆旧摩托车,顶着风吹日晒,不怕冬日寒霜,整天奔波着采访、采风,拍下一张张图片,写下一篇篇报道,并四处投稿。慢慢地,她那些散发着乡土气息和草木芬芳的文字和图片,开始一篇又一篇、一张又一张地上了报纸和杂志,她成了很多媒体的通讯员,成了乡亲们心中的“土记者”。

家里有责任田,承包着荒山,很多家务要做,别人家灯早熄了,她还在灯下伏案创作。平日里,她省吃俭用,舍不得买衣服,不买化妆品,却花了一万多元购买了电脑、录像机、打印机,花2000多元给自己买了个大书柜。若有机会外出,她一定要逛书店。学习书籍、四大名著、电影剧本、电视剧本写作、写作思维学、新闻学、语法伦理等书籍被她一一请回家。

“这些书是我请回家的‘老师’。有这些‘老师’相伴,我觉得离梦想很近了。”多风书说。

在阳台上,记者看到她从村里带来的很多书。其中一本《百村纪事》中,《板山村——特色旅游兴红崖》《鹿台村——神秘的白鹿、神奇的温泉》《辛庄村——辛庄惨案发生地》,每篇都是万余字,都是她的作品。

“那年夏天,温塘镇领导打来电话,让我写一下板山村的村庄纪实。当时我因腰疼在医院看病,上午到县医院按摩扎针,下午回家。一天下午,我刚到家,板山村的村支书就到我家找我,让我去他们村采访。那天,都晚上九点多了,我还在采访一位曾参加儿童团的97岁老人。十点多我才回家。随后的日子里,我一边针灸治病,一边采访写作,按时完成了那篇长篇纪实文学。”多风书说。

其实,多风书不只写本村,也不只写温塘镇,平山县的杜家沟村农村建设、水峪河村抗洪、回舍镇药材基地、平山镇刘家峪村孙华芳种植寿桃、最美村医刘新友,还有她的娘家村韩台村,都在她的笔下有着细腻、朴实、温暖的记述。

情怀

农村是我的家乡, 永远让我牵肠挂肚

身为一名地地道道的农家女,如果说担任村妇女主任,这也在一般人认知的情理之中。但多风书,还是乡亲们眼中的“土记者”,写过剧本、拍过电影的编剧,还在最近成了石家庄作协的一名作家。

在多风书的微博中,她的名字是“西柏坡农民”,个性表述是“我心系天下一心为民从不畏惧”。这些年来,多风书曾担任两届十年平山县政协委员,现在是平山县人大代表。在这两个角色中,她也颇有建树,修建温塘镇中学、温塘镇卫生院,在当地农村铺设网线等,都是她的提案或建议。

记者归纳了一下,多风书的创作分三大块:

第一部分是自发创作的诗歌、散文、剧本。比如《邻居》和《喜相逢》就是2015年10月她在医院陪80多岁的婆婆住院期间创作的。

第二部分是镇里、上级交给她的任务。“多风书,你去写,别人也写不好。”领导派任务时一般这么对她说,也没稿费,但她写得挺带劲儿。

第三部分是帮忙,只为传递正能量。比如,前年八一电制片厂拍摄电视剧《西柏坡》,她给电视剧写片花,写拍摄花絮,写系列宣传报道;去年的“7·19”系列抗洪采访、今年“五一”该县东朱豪村50周年移民庆典,都没少了她的帮忙。

“像东朱豪村,为了岗南水库的建设,当年村民们离开自己稻麦双收的幸福家园,这事儿后人们该记着。”多风书说,若还有哪个村的干部一心为民,她也会去写。

一辆摩托车、一台照相机、一个水杯,朴素的穿着,多风书出现在哪个村,那里的乡亲们就高兴地说,“看!‘土记者’又来了。”多风书说,自己就是“土记者”,也是农民作家,所有创作都不会离开故土。

“农村是我的家乡,家乡永远让我牵肠挂肚。我愿意为乡亲们做些事。”多风书这样说……

对了!故事讲到最后,差点忘了多风书还有一个角色——演员。前段时间,电视剧《留守爷爷》到她所在的米家庄村拍摄,她不仅把自家的院子、厨房、卧室免费给剧组使用,而且发动乡亲们给剧组提供饮食等帮助,她自己还在剧里认真地客串了一位账房先生。

责任编辑:吴潇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